梦见梨花白(散文)
文/施福明
好长时间没和砀山县委宣传部退休恩师祁振广先生通过电话了,今天大年初八,我用微信和他拜个年,可惜的是,那一头却不是他亲自接的,他女儿说:“老爸在去年二月十九日上午已过世快一周年了,这个手机号家人们没有销号,只当儿女们做个永久的念想!”,我听后心中一震,好像一个晴天霹雳,我对他老人家无限的哀思都在思绪中! 人的一生成长中会有过许许多多老师,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这一位许久未谋过面的“两地书”文学启蒙恩师祁振广先生。早在四十多年前,我是一个小学民办教师,十八岁的我由于爱好爬格子,我的同事也是我当年的小学老师汲绍文先生,就写封信给他的老同学祁振广让他培养指导我创作,当时祁老师在砀山县委宣传部任通信科科长又兼文联主席,他那时就开始对我鼓励帮助并作品推荐发表,并长年累月地关注我文艺创作上成长,给我在文学之路和人生之路上引路指点迷津、书信来往教学解惑,使我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淮河岸畔一个朴实成熟的乡土作家。
他鼓励我要做故乡怀远县山坡上一棵红石榴,发挥石榴精神,学石榴精神五月开,花期长低调而又芳香四溢。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考落榜的我,只是一个唐突的乡村民办教师,一个呆头呆脑的野小子,因为痴迷文学、爱好读书学习,破天荒地被村中聘为小学教师。先前小学老师汲绍文先生曾教过我几年书,我们师徒感情很深,现在他又成为我同事,于是他就特别喜爱我这个爱好文艺的小弟子,我和他经常是无话不谈。他对我说:“喜爱写作是个好兴趣,我有个蚌埠二中毕业老同学祁振广,当年学校号召勤工俭学活动时,他积极配合学校曾来过我们家乡这边拾过麦子,毕业后他分配到宿州地区剧团是个编剧,如今又是县委宣传部通信科科长,笔杆子很厉害,也著作等身。因我爱好文艺创作工作,于是我的老师汲老师就常鼓励我,让我给他写信请教,每次祁老师回信我都备受鼓舞,感觉浑身也都是干劲啊,一开始汲绍文老师写封信给他介绍我们认识后,请他一点点给我作品做指点!他指导我要看哪一类书,如何锻炼笔杆子功夫?对于当时任县文联主席和通讯科长的祁振广老师来说,写作他是游刃自如的行家里手,我也常在各类报纸中,看到他的绝妙文章发表!他也是我敬仰的新闻界老前辈。
几度梨花开,回想祁振广先生书信中鼓励我的写作的一幕幕,又念起他如今已驾鹤西游的事实,我忍不住深深责备自己,“怎么这么大意,竟然不知道,已走了快一年了啊?我总责备自己麻烦人家,怎么能忘记多年来对我的文学指导呢?”回忆中他一生坦荡做人,又热心助人。宽容直爽,我和老师汲绍文先生曾在十年前的一个秋天里去砀山县城拜访过他,他的身体状况当时还挺好,他很高兴地请我们吃了饭,他们老同学俩高兴的无话不谈,然后又带我去老县委的工作过的地方合影参观,又把我和老师安排在附近的宾馆里住下,临走时,他老人家又给我和老师每人买一箱砀山酥梨,他告诉我老伴已走了,朋友又给他介绍一个阿姨,对他晚年生活照顾得也很好,孩子们也都孝顺理解,没意见啊,他们老夫老妻以此互相照顾一切都很融洽。他常鼓励我说:“我很高兴你这年轻人能有上进心,对很寂寞的写作始终富有浓厚兴趣,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微信找我探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毕竟我也爱好文学嘛。”他爽朗地笑,清俊的面容散发出浓重的儒生气息,一次次仿佛都印在给我书稿的字里行间里。这位中等个子身材略胖的慈祥老先生,总怀着一腔深深的爱生之情,伴我几十年成长。他从剧团又调到了宣传部门扎根,落户到梨乡奉献一辈子,就是退休后,也利用他的笔杆子为交通局宣传发挥余热。他曾踏遍全县山山水水采访,不畏权贵实事求是,身上有一股子闪闪发光的焦裕禄实地走访调查奉献精神的作风。在四十多年他的教育和写作生涯里,我感悟他敢于直言,百折不挠,虽数次因仗义执言受了人生中一些委屈,甚至遭人围攻、辱骂、拳脚,更甚者闹到他单位,但他都能始终地保持着刚正不阿的党性原则品性,铁肩担道义,也敢写是非曲直,写人间善恶,不惜消得人憔悴,始终凭铮铮道义写人世沧桑,以赤子之心,铸爱国之志,无悔无怨。他说:“揭露矛盾,从而引起社会重视,促成问题妥善解决,对人民更有益处,对党的事业有好处,至于个人得失,那又算得了什么。”日月可鉴,这就是一位新闻工作者的人格本质,是用仁爱而尖锐的目光捕捉世事并以新闻的笔触给我们以“鼓与呼”光亮般的正能量大勇士。在那四十多个春秋书信来往中,他硬笔书法苍劲有力,他的书信有着很深的功底,具有一种大爱的温度,他鼓励我的文章《施福明:一个乡土作家的历程》刊登在《安徽日报》农村版。感恩他多少文字的心血凝聚鼓励,正是他这种爱的雕刻出一位老艺人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爱心,对党的赤胆忠诚的形象。而荣耀背后的个中辛酸,已不足为常人道,一笑付烟云罢了。他是一位对生活满怀激情,对工作充满挑战的人,是甘于奉献的生活中实践者,有一个时期乡村流行吃喝风不良现象,他一边写文章抵制,一边闹“革命”般找几个学生写文章批评整改,把某地的大吃大喝的小锅灶都鼓励群众给扒除了。真可谓:“衣带渐宽求真理,不求名利心自喜。”四十多年来,他给我的信件我都很珍惜的保存着,听说他去世快一年了,我几次热泪盈眶!他工作时年年都先进,退休后还发挥余热甘为他人作嫁衣,他们砀山县几十个乡镇里,每个农民通讯员的成长都付出过他很多心血,经过长期的培养传帮带传,许多人成为办公室主任,有的也当上了局长或县长。他的风格、文化品质、道德追求和精神信念乃至灵魂层次影响了许多人,无不彰显利他奉献精神人生品质,以至于和他交往久了,就会突然萌发做人的人格魅力,就好像闪烁在他身上的感觉,而他也正以心血化墨,尽殷殷深情书写了一阙奉献者之歌。
祁老师的老同学汲绍文先生,那时我们课余时间,办公桌对面而坐常常谈心时,常说起他和祁老师中学时代是如何吃苦耐劳上进风范,他坚强地学习拼搏故事鼓舞我们奋劲。汲老师曾对我说过:“一个合格的宣传者不仅要承担社会传播责任、政府责任还要承担文化责任,要做到政治和文化德艺双馨,要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建筑自己新的强有力的好作品。”我知道,这也正是祁振广先生一再向我们强调的:“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学会用真爱去看世界,用爱的力量坚守自己的职责,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德艺双馨文艺人。” 记得有一次,当他听我给他电话汇报中说,我这些年在他的鼓励辅导下已发表8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12部长篇小说,其中有电视剧《知青岁月》等十八个剧本被各地拍成电视剧公开发行播出获得全国奖时,他显得很激动,笑声朗朗的如孩子似的。他又鼓励我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要继续再加油,多写接地气精品!”当他又听我说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时,他连连说不要,他脸上竟然浮现出一副儿童般的谦虚不好意思,他说:“惭愧得很,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你写的地方。”呵呵,这就是我最亲爱的大爱祁先生,一位褪去了所有光华与荣耀的朴素长者风范,在他造就的一篇篇成果背后,绝不仅仅是有人坚持就能达到的高度,而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种在甘于寂寞中大彻大悟的智慧。先生说:“当一个大写的人,不能有半点私心,不能想着你能拿多少稿费,有没有什么回报宴请,有没有红包,而是要有对社会的责任心,要把责任心当成悬在脑门上的利剑,这样你才可以考虑当一名更好的文人。” 这就是祁振广老先生对我的永久的教导。可惜,好人不长寿,我的两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恩师也都先后离开了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我回味无穷的恩师,你们终究可以在天堂里笑逐颜开!我在仰慕他们的学识和高尚人品的同时,真正地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所缺失的差距,明确了一个现代人的坚守和为社会发展为了人民利益尽心尽力的信念。从今而后,庶几无愧!
作者简历:施福明 ,男,五十八岁,民革党员,安徽省委党校法学研究生毕业,蚌埠市国学院院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陪审员。淮河乡土作家、高产编剧,著有电视剧《知青岁月》等多部,影视剧拍出并获国内国际电影节奖,其中电视剧《知青岁月》和《快乐乡村》及《丑莲》等三部获国际电影节编剧创作二、三等奖。2004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文化名人”并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亲切接见。
责编:冯源
审核:沙粒